組織沿革

新光醫院放射診斷科於民國81年9月2日正式創立,從此開起了新光醫院影像醫學的新紀元。成立當時科內之規模有主治醫師4人、住院醫師2人、放射師16人、護士3人及行政人員3人。民國89年組織擴編成立影像醫學部,由蘇誠道副教授接任部主任兼放射診斷科主任。目前放射診斷科之規模已擴編為主治醫師12人,兼任主治醫師4人、住院醫師4人、放射師41人、護士6人、行政人員11人(含工讀生1人)。

服務簡介

民國九十二年為提升病患之醫療服務品質,及提供臨床醫師之教學與臨床研究,建置了數位影像儲存及傳輸系統﹙PACS﹚。配合數位影像儲存及傳輸系統之建立,同時間放射診斷科之部份舊型X光機汰舊換新為新型數位X光機,從此影像資料可以快速做跨科及跨院際傳輸,放射診斷科之影像診療服務亦因此走入全數位化的新紀元。 九十三年引進全亞洲最新型之德國西門子磁振造影儀﹙AVANTO 1.5T﹚,提供病患最快速及最精確的全身性診斷,九十六年初更引進全台第一部雙向平板數位血管攝影儀並將所有傳統X光機全數更新為數位X光機﹙DR﹚、九十七年五月完成3T磁振造影儀裝置,提供病患更完整及更高品質的診療服務。
新光醫院為加強對心臟疾病患者的診斷與治療服務,讓心跳過快及心率/律不整的病患,能夠獲得快速且正確的電腦斷層心臟血管檢查,率先引進全亞洲第一部最先進的飛利浦極速電腦斷層﹙PHILIPS Brilliance iCT﹚掃描儀,用於維護民衆的健康。

教學與研究


放射診斷科除了充實科內同仁的在職教育之外,並肩負數所醫學大學學生的實習教育。因此對於臨床師資的培育格外重視。除了院方補助之外,科內亦訂定有研究補助計劃,甚至結合年度升遷,以積極鼓勵同仁回學校進修並做研究。凡同仁有好的成果發表,科內都不吝於給予獎勵,用於激勵提升科內同仁之整體素質。 
科內針對醫師、放射師及護士等不同專業人才訂定有授課計劃,並安排相關專業人才授課。授課老師之教案內容必需適時做更新,以提升教學品質。期末老師會對學生做出學習考評,相對學生亦可經由課堂反應問卷對課程內容及師資做建議,以利學生及老師之間的雙向溝通,期能將教學做的最好而提升同仁的研究熱誠。目前科內醫師及放射師每年都能有一定的論文做發表及研究計劃申請。

    展望

    近年來由於醫療科技不斷的進步及人民對於衛生習慣的提升,因此從衛生署九十四年公佈的統計資料顯示人口結構改變,老年人口明顯增加。而放射診斷科為因應此一結構的改變及診療醫學數位化的潮流,將發展為整合性健康照護醫學影像中心。  
    整合性健康照護醫學影像中心,是以發展臨床診療為主,預防醫學為輔。在臨床上積極落實科內教學研究及提升醫學影像診療品質,使得來到新光醫院看診的病人都能獲得完善的治療。在預防醫學方面,與社區診所合作,希望藉由科內大型及先進的醫療設備來守護社區病人的健康,同時針對不同人士量身打造各種不同的體檢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