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示
    1945年,新光商行成立

    吳火獅,一九一九年生於新竹市東勢潭後,幼時師事鄭怡堂,學習漢文。十歲入新竹第一公學校就讀,因家貧,半工半讀,幾至輟學,幸賴老師濟助完成學業,一九三四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次年,進入台北市平野商店當學徒,日勤百務,夜則在稻江補校進修。因工作勤奮,才識過人,一九三九年起,擔任小川商行總經理,負責棉布批發,足跡遍台南及日本通都大邑,中日戰爭後期,經濟統制,布業尤為蕭條,吳火獅先生深明積著變通之理,小川商行遂能獨步同業。一九四五年,戰爭結束後,創設新光商行於台北,斥資建造木殼船新光號,從事台灣與大陸間貿易。吳氏洞悉當時社會需要及經營環境,一方面設廠從事台灣當時最有發展前途的茶葉加工,赤糖與榨油業,將其產品輸往大陸,另一方面則以變通方式,從大陸進口麵粉、豆類、棉布等台灣迫切需求之物品,懋遷有無,獲利特豐,成為商界知名人士。一九四九年,國府遷台,大陸淪陷,台灣與大陸間貿易中斷,當時台灣物資奇缺,物價一日數漲,其中以衣食兩項最為顯著,政府決定紡織開放民營,並大力扶植獎勵,在一九五七年之前,因限制成立新紡織廠成立之法令,予以保護,並以代紡代織,低利貸款,扶植已成立之紡織廠,吳氏為把握此工業發展之契機,以化整為零方式,將紡織機器拆成零件,再以零件進口組合,創辦新光紡織廠於新竹、苗栗等地,由布匹買賣,布料批發,躍升為織布工業,一九五四年,獲得日本技術之支持,多方設法尋求奧援,獲准成立「中國人造纖維公司」。 這是台灣地區第一家生產人造棉及人造絲棉的公司,開拓紡織新紀元。直至一九六○年代中期,台灣紡織工業鼎盛時期,吳氏即以紡織工業為其主要投資及經營對象,擔任全國絲織公會理事長,成為紡織業翹楚,對台灣紡織工業之發展,貢獻良多。

  • 圖示
    吳火獅先生紀念雕像

    自一九六○年代起,台灣地區現代服務業隨經濟成長而興起,吳火獅先生機先默運,把握此種趨勢,適時創立新光產物保險公司(1963),新光人壽保險(1963),大台北瓦斯公司(1964)及新光百貨娛樂公司(1974),台灣証券投資公司(1975),台灣租賃(1974)等企業,適應台灣經濟發展階段性之需要,並將新光集團的經營領域,擴大遍及於紡織、合纖、瓦斯、百貨食品、建設、保全及電腦、保險各方面。
    吳火獅先生為求取新知及新技術,經常到國外考察,並將產品擴展至國外市場,自一九五七年起,先後到東南亞、美國、韓國及歐洲等地考察,觀察各國經濟趨向,貿易動態,以其獲得新資料,供作決定經營方針之參考,終身奉行「保持現狀即是落伍」的信條,在不屈不撓的戰鬥精神和創造性的企畫力下,新光企業得以隨著時代進步而發展,諸如:人造絲染印,三班制作業之新光紡織士林廠,民營瓦斯、壽險電腦化,綜合大型觀光大樓及壽險業採固定薪資等,均為台灣地區首創,一九七○年,日本產經新聞週刊譽為「台灣的松下幸之助」,一九七七年,美國聖若望大學,頒贈榮譽商學博士,一九八四年,英國瓦斯工程學院頒以榮譽會員,可見其在台灣經濟發展中之地位。

  • 圖示
    吳火獅先生終生奉行信條

    吳氏除悉心奉獻實業外,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數十年來,每次發生天然災變,都慨捐鉅款,慰問災民,並撥款設立基金會,如新光人壽獎助學金基金會、吳氏基金會、新光人壽慈善基金會等,一九八三年,捐助重點科技獎學金,曾獲政府褒揚。其他如捐救護車,舉辦巡迴義診,及全國書法、作文、兒童繪畫、攝影比賽等公益事業,不勝枚舉,一九八六年,因心臟病猝發而辭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