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外科謝義山醫師

    病因及流行病學

    原發性自發性氣胸好發於年輕男性身上,年齡層約在15到25歲之間,男女比約6:1。絕大部分的病人在上肺葉的尖端有不正常的肺泡生成,上肺葉也常成肺氣腫之病理變化,造成此現象之原因不明,一般來說和體質比較有關,大部分的病人都是瘦長的身材。也有研究指出與吸煙有關,至少是重要的促成因子。有將近10%的病人對側也會發作。

    症狀

    發作時大部分的症狀以胸悶、胸痛(前胸貼後背,深吸氣時會更痛)、喘、呼吸困難為主。和激烈運動並無明顯相關,約只有一半的病患是在運動中發作,另一半是在休息的時候發作。有少數的病人會產生壓力性氣胸(壓迫到縱膈腔的上下腔靜脈,使的血液回流受阻,影響血壓),或兩側同時發作,在這些情形下,會有生命的危險。

      診斷及治療

      第一次發作若範圍大於20%的體積,就需插胸管將空氣引流出來治療。大部分的病人在數日之內就可痊癒,但復發的機率很高,約25-30%。若持續漏氣,就需要手術治療。在本院,會安排高解析度電腦斷層,若電腦斷層顯示有不正常肺泡,會建議手術治療。同側復發或是對側曾經發作過,或是病患的工作是高危險族群(潛水夫、飛行員、長坐飛機旅行者、偏遠地區就醫不方便者),也是手術的適應症。
      手術的方式傳統上採經腋下迷你開胸手術,切除異常肺泡及機械性肋膜摩擦。採全身單管麻醉即可,在腋下開約10公分的傷口,經第三肋間進入,可以 在目視下看到異常肺泡直接做切除縫合的操作。
      胸腔內視鏡影像輔助手術須採全身麻醉,兩肺分開呼吸(雙管單肺麻醉)。在腋中線上約第7或第8肋間開一約1公分的傷口,胸腔鏡(直徑10mm 30度視角及直徑5mm 0度視角)由此孔進入,可以對所有的肺臟做檢查,雖然絕大部分不正常肺泡在肺葉尖端,但也偶而在下葉上緣發現,或有其他不正常病變。另外在腋前線第3肋間及腋後線第6肋間開一約0.5公分傷口(器械更進步可微小到0.3公分傷口—台大胸腔外科陳晉興醫師)。利用自動縫合器將不正常的肺泡做切開縫合,並做機械性肋膜摩擦手術,減少復發的機率。胸腔鏡輔助手術較傳統手術傷口小,術後恢復較快,術中可以看到肺臟全貌,比較不會有沒發現不正常肺泡的情形,較傳統手術更可以發現除了肺尖外異常的肺泡。自動縫合器的使用,較徒手縫合有較平均施力、緊密縫合、減少針縫漏氣的優點,但價格昂貴是其較大的缺點。
      術後會在第7或8肋間(通常是術前插胸管的位置)放胸管引流剩餘之空氣及滲漏之血水。術後肺全漲滿胸腔,胸管引流沒有漏氣,引流量少且乾淨,約3至5天即可出院。術後須避免劇烈運動3個月,使肺臟縫合處完整癒合,若有吸煙的習慣,一定要戒菸,減少對體質不佳的肺臟繼續的破壞。
      圖片說明
      圖片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