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氣腫氣泡性肺疾病之氣泡切除
胸腔外科謝義山醫師
慢性支氣管肺炎及肺氣腫(COPD)的病患,或是過往陳舊性肺疾病如肺結核、肺炎造成不正常大肺泡,這些不正常大肺泡不具有氧氣交換的功能,更會壓迫正常的肺泡而阻礙氣體交換,切除這些大氣泡,在經過篩選的病人中,證實這項手術可以有效減少呼吸困難,改善一些局部症狀,如咳血,感染或胸痛,並可使受壓迫的肺泡重新張開。
要預估肺氣泡切除的效果必須計算氣泡對肺部的影響,以及正常部分的肺功能。術前評估必須包括胸部電腦斷層檢查、動脈血氧分析、及全盤性的肺功能檢查。若術前檢查顯示患者之肺糜散量(DLCO)正常或僅輕微的降低、沒有明顯低血氧、欲保留的正常肺部血流灌注減少但通氣正常,則手術通常可以帶來好處。肺動脈高壓症、二氧化碳滯留、及嚴重肺氣腫等,並不是肺氣泡切除的絕對禁忌。(以上部分內容摘要自慢性阻塞性肺病診治指引第24頁,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出版)
這些氣泡也很脆弱,破裂會造成續發性自發性氣胸(Secondary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而導致胸痛、氣促甚至死亡。若不幸發生氣胸,這些病患往往年紀很大,肺功能很差,甚至因長期肺功能不良,而有肺心症、肺動脈高壓、及二氧化碳累積等嚴重生理代償功能失調。對於這些病患,胸管插入引流氣胸,氧氣及支氣管擴張劑呼吸治療及抗生素治療急性肺炎是標準的治療方式,大多數的病患都可在1至2周內停止漏氣,肺完全膨脹後灌注化學肋膜粘黏劑減少復發機率,而成功治療。只有少部分病患,因持續漏氣,甚至因漏氣影響正常呼吸而呼吸衰竭須插管呼吸器支持,漏氣更是沒完沒了,必須考慮手術切除破裂肺泡才有機會停止漏氣。
手術對這類的病患風險非常高,光是麻醉,就有可能因藥物而使血壓不穩,手術須單肺呼吸,剩下一肺可能無法維持足夠之氧氣交換而影響手術進行,甚至因肺心症而造成嚴重之肺動脈高壓。
如果麻醉順利進行,傳統開胸手術會因傷口疼痛而會影響呼吸器之移除須長期仰賴呼吸器。手術希望將不正常肺泡切除,但常因這些肺臟都非常的脆弱,反而從針縫持續的漏氣而沒有達到手術預期的效果。胸腔內視鏡輔助手術有較傳統術式傷口較小,病患較不易因疼痛影響呼吸器之移除的優點,但仍會遇到肺臟脆弱不易縫合的問題。
目前使用自動縫合器墊著人工心包膜可以有效的減少從針縫漏氣。如此可比傳統手術有高的成功率,對於大氣泡裂導致氣胸之病患,能不手術盡量採保守方法治療,但若持續漏氣,甚至不幸演變至呼吸衰竭,則建議儘早積極的採手術切除破裂之肺泡,因呼吸器的使用會使肺泡癒合更加不易,長期使用呼吸器會造成呼吸肌萎縮而變成依賴呼吸器的悲劇。 自動縫合器及人工心包膜昂貴且健保不給付仍是必須列入考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