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ss氏漏斗胸整形手術

胸腔內凹的正式醫學名稱為 Pectus excavatum,或俗稱漏斗胸(funnel chest)。它是一種胸骨周圍前胸部分軟骨發育過程的缺陷造成胸骨內凹,使胸骨到脊椎骨的距離減少,是最常見的新生兒缺陷之一,發生率大約是三百個新生兒就有一位,男性比女性多,胸壁畸形往往在青春期開始變的嚴重,到約18歲才開始穩定。

    病因及症狀

    漏斗胸是因為胸骨兩側軟骨過度不正常增生,導致胸骨內陷。症狀可從輕微外觀不美觀到嚴重心肺壓迫不等。 漏斗胸發生原因不明,大部分是偶發性,跟家族遺傳無關,也有家族內許多病例發生的報告,也有可能合併Marfan 症候群或Ricket症候群。 症狀嚴重程度跟內陷壓迫程度有關。內陷輕微往往不會有任何症狀,而嚴重者會壓迫心肺,造成:
    1. 無法大口深呼吸 
    2. 呼吸困難 
    3. 胸部疼痛 
    4. 活動能力受限,無法劇烈運動
    往往因美觀因素,造成自卑、焦慮、社會適應障礙,甚至導致嚴重身心失調。

    診斷

    依據下列方式診斷(每人有不同需要):
    1. 病史及體檢:評估家族史及活動受限狀況 
    2. 胸部X光(前後及左右兩角度):評估胸骨內陷程度 
    3. 胸部電腦斷層:更精確評估胸骨內陷程度及心臟血管壓迫程度 
    4. 心電圖及心臟超音波:評估心臟血管壓迫程度,是否合併心血管異常或心律不整 
    5. 評估肺功能:肺功能會有限制型的肺功能障礙 
    6. 其他基本血液生化術前的檢查

    手術治療

    外科手術治療對於肺功能的改善效果有限,手術治療其主要的著眼點及益處在於美觀上的考量。嚴重漏斗胸應該考慮在孩童期接受手術治療。
    傳統上是採Ravitch方式,是小兒外科醫師Ravitch發明的方式,已沿用數十年之久,手術方式是將胸骨旁變形發育不良的軟骨切除,胸骨外折,讓不正常生長的軟骨重新發育生長,證實是有效的治療方式。但是也會發生術後漏斗胸復發(小時後6、7歲手術,長大後青春期時又發生漏斗胸),青春期後才手術大面積漏斗胸矯正困難(青春期過後骨頭發育較小時後慢),傷口很大、疼痛,及術後4至6個月前胸絕對不能碰撞(因尚未生長穩定)等限制及缺點。
    目前國際上常用Nuss氏方式進行矯正。這方式是美國小兒外科醫師Nuss醫師累積10年手術經驗,於1997年發表使用金屬條置放於胸骨後方來做矯正手術,有傷口小、美觀、減少疼痛、恢復快、及早回復日常生活及正常運動、手術時間短等優點。Nuss醫師的學生,韓國的Park醫師做了一些修正,為目前國際上最普遍使用的手術方式。
    手術採全身麻醉。再身體胸腔兩側腋中線上(視每個各案不同有些修正)做一兩公分左右之傷口,將量身訂做隻金屬支架從胸骨下心臟前導入,即可將下陷之胸骨撐起,最後將金屬支架固定於肋骨上。手術時間一般約2至3小時。術後會放置細胸管引流管引留胸腔內之殘存空氣及術中滲血。術後不須入加護病房,回普通病房即可。術後約3至5天引流量少且乾淨,肺部完全膨脹,無任何併發症即可出院。大部分病患術後休息1至2周及可恢復上課及工作,但是建議2至3個月後才進行較激烈的運動。

    圖片說明
    圖片說明
    圖片說明
    圖片說明
    圖片說明
    圖片說明

    可能的風險及併發症

    基本上這是一個蠻安全的手術,風險相對不高。但早期發展此術式時有心臟受傷的病例,每位接受手術的病人病情不一,風險也不同,一般越嚴重者手術越困難,風險越高,請與您的醫師討論。 
    這是一項微創手術,相對併發症也不常發生,最常見併發症為支價位置滑動,有時因固定不牢靠,或傷口還沒穩定(骨頭還沒長過去)就劇烈運動牽扯,使的支架位置滑動,造成變形。此時就須考慮重新調整、固定支架,這是最常見的併發症,但也很少發生。

      追蹤

      支架放入後約2置4年等軟骨生長穩定後即可考慮移除,研究顯示少於5%病患在移除後復發。

        其他

        此手術項目健保有給付,但是Nuss支架為自費健保不給付,請與您的醫師討論。在台灣,很多保險公司認定漏斗胸是先天性疾病,並不理賠此住院費用,也請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