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導致自然環境漸變,不僅可能造成災害頻率增加,亦可能導致疾病型態改變,增加流行病與醫療負擔。聯合國人權委員會便指出:氣候變遷相關影響業已對生命權、糧食充足權、最高健康標準權、居住權、以及安全飲水與衛生權等人權的有效實踐造成直接與間接衝擊。氣候變遷極有可能影響健康,衝擊既存的醫療體系。及早規畫與瞭解因應之道,應為醫療從業人員所關注。

依據經濟部能源局「 2021 年非生產性質行業能源查核年報」指出,在能源大用戶申報 資料統計中,醫院在能源消費(用戶分類) 占比 16.09% 排名第一,由於醫院是 24 小時、全年無休的工作場域,治療需要用到大批耗電的醫療設備及藥品等,所以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與國際無害醫療組織早於 2009 年呼籲,醫療機構應重視氣候變遷的影響。國民健康署自 2017 年起,將節能減碳精神納入「健康醫院」認證基準條文中,強化並普及醫院對於用電、用水之節能、醫療廢棄物減量及增加綠色採購等多面向之計畫, 確保通過認證之醫院能於日常作業中落實節能減碳精神,本院也於 2017 年取得「健康醫院」認證。

國際醫療機構與團體已正視全球氣候與環境議題對醫療本質之影響與衝擊,並積極尋求跨部門溝通與合作,納入環境考量之綠色醫院概念,儼然成型。本院亦不落人後,積極朝邁向綠色醫院、共同減緩氣候變遷的目標邁進。針對氣候變遷可能帶來的極端氣候災害, 如風災、水災,或是因氣候改變造成的新興傳染病,本院皆會定期進行風險鑑別及緊急災難應變演練。

本院未來將參考國際「氣候相關財務揭露」架構(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CFD),建立氣候風險治理機制,評估氣候變遷對本院營運存在的潛在風險與機會,如天災造成營運中斷、政策或法規調整導致營運成本上升等,訂定風險管理目標,以強化本院氣候變遷治理,及早制定因應措施,降低風險,並將定期於能源管理委員會執行氣候風險討論、資料蒐集與評估等,並定期將推動項目及成果提報至永續發展委員會報告。

氣候相關機會風險及財務評估,短中長期推動方案如下:

  • 圖片

    氣候相關機會風險及財務評估,短中長期推動方案

全球極端氣候造成大型災難頻傳,在 2020-2021 年發生印尼水患、澳洲大火、印度氣旋風暴、日本水災山崩、中國沙塵暴、北美熱浪等;臺灣於 2021 年也發生 56 年來最嚴重旱災、中南部水庫幾乎觸底,進入紅色警戒狀態。近幾年進入夏季的高溫天氣,民眾需預防發生熱傷害,熱傷害係身體無法正常調節高溫,產生的一種急性疾病統稱,常見的熱傷害包括熱痙攣、熱衰竭、中暑等,又以中暑最嚴重,若處理不當,會導致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氣候異常也可能導致空氣汙染, 2020 年國人十大死因之第 8 名即為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而空氣汙染造成的併發症,也可能會加成多重疾病,造成嚴重結果。

新興傳染病與氣候危機之間也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因全球棲息地遭到破壞,增加新興 傳染病的散播風險;不健全的醫療體系與健康不平等也可能使弱勢族群更易受傳染病影響。

醫療院所是民眾罹患疾病後的重要防線,面對因氣候變遷所引致的各式健康威脅及來勢洶洶的新興傳染病,建構具氣候變遷調適力的健康體系,才可因應當前的疫情危機,也能回應日益加劇的氣候變遷危機。本院從建構低碳環境做起,並加強同仁面對新興傳染病防治能力,包含加強員工教育訓練、平常準備足夠之防疫備品及藥品、運用新光醫院 APP 記錄同仁每日體溫及身體狀況等,將迫切的危機轉變成促進改變與行動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