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管理
風險管理為組織營運的重要關鍵,透過辨識與管理內、外部風險,衡量及分析各面向風險因子對本院帶來的短、中長期衝擊,提高決策有效性。本院設有危機管理委員會,由本院跨單位高階主管及防火管理人組成專責組織,統籌並建構醫院全災害風險管理架構,達到最高管理階層領導力及風險管理的整合,確保員工、病人及家屬面臨醫院災害時之安全。
-
危機管理委員會組織圖
積極送訓相關業務人員,參加如防火管理人、防災士、EMT 等專業證照培訓及各區EMOC、主管機關、學協會等舉辦之相關課程,以持續取得最新的資訊及改善方案,並建構跨領域的多元視角。此外,與醫療品質暨病人安全委員會、急診醫療品質管理委員會等委員會合作,以期風險管理妥適。
主要使用Kaiser Permanente 的HVA tool, 院級風險分析導入kp_incident_log_hva_template (2017 版),此版本為多元且廣泛地進行風險辨識與評價,本院亦搭配異常事件通報系統的紀錄及時事蒐集,進行加成,使計算結果更貼近現實。並舉辦實體及線上課程、工作坊,對員工繼續教育。並透過單位/ 區域火災應變計畫範本導入火災風險管理。另透過疾病認證之過程導入至疾病別之照護風險管理。
-
2023 年風險排序示例- 列舉前五大
-
2019-2024 年HVA 前五大風險
2022 年度HVA 風險排序前五大為內部火災、法定傳染病流行、地震、停電、醫療暴力/ 威脅,進而督導業務主責單位修訂火災‑ 新光醫療財團法人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火災緊急應變計畫、單位/ 區域火災應變計畫範本;法定傳染病‑ 年度感管手冊修訂、4‑22 新興呼吸道傳染病緊急應變處理流程、5‑9 院內大規模感染事件緊急應變處理流程、SKH‑IAP‑COVID‑19(新冠肺炎)事件應變計畫;地震‑ 地震災害防救應變處置計畫;停電‑Q100‑0012 用電系統維修緊急應變標準作業程序;醫療暴力威脅‑F100‑0018 全院暴力事件處理標準作業程序等應變計畫。2023 年持續依據2022 年度之風險分析加強前一年度之危害應變規劃,規劃更複雜情況之桌上演練,完善先前不足處。
重大災例或是院內災害執行缺失會透過緊急災害專區、全院電子郵件等文宣、開設課程及定期演練等,進行風險溝通及檢討改善。含括HICS 架構及運用、醫院緊急災害應變、實驗室災害應變介紹、災害應變計畫撰寫、演習規劃與進行、桌上演練的簡介和規劃、醫學中心火災風險辨識與演練境況探討、建築法、消防法、安全防護/ 氣體及用電/ 消防設施使用、醫療暴力及醫療糾紛法律救濟分享、醫療暴力後之心理輔導暨暴力零容忍政策宣導、醫療護身術、個人防護裝備穿脫、居家防災迷思與破解等多元課程。
於新進教育及在職教育安排「安全防護作業介紹」及「醫院緊急災害應變」宣導相關資訊取得管道及職業安全規範,使員工知悉所屬部門與自己在災害之減災、預防與準備應負之責任與需具備之能力。危機管理委員會及職安室等團隊協助安排各項教育訓練或演練,並導入各種桌上演練手法、無劇本演練進行流程優化。團隊尚利用多媒體(如新光醫院企劃室YouTube)、遊戲化教學(如化災演練)增加可近性。本院另拍攝成教育訓練影片,放置於新光醫院企劃室YouTube 頻道。
-
透過各式演練,並導入各種演練手法,使員工能知悉其所負責任、任務及所需能力
-
透過各式演練,並導入各種演練手法,使員工能知悉其所負責任、任務及所需能力
以大量傷病患為例,長期持續依據大量傷患緊急應變演練及實務之檢討結果改善相關措施,進行完善之風險管理。不只針對醫院之內部風險進行管理,更延伸之院外,使醫療團隊在離開醫院進行醫療照護時亦能妥適的保護自身安全及服務對象(一般民眾、消防隊等)之安全,提供良好之病安及品質。
-
大量傷患演練成果及應變計畫改善內容(1)
-
大量傷患演練成果及應變計畫改善內容(2)
緊急應變
本院依據風險分析及演習結果修訂「醫院緊急管理計畫」,包含基礎設施及床位概況、風險脆弱度分析、通報及召集程序、災害現場醫療站、緊急病人接收、復舊、孤立運作、疏散、緊急重置計畫等災害生命週期面向。
對突發危機事件有健全之全災害緊急應變管理系統與相關應變組織之規劃。以HICS 及自衛消防編組為主要指揮架構,區分危害為輕級、中級及重級,針對不同層級做出適當對應。惟各部門仍根據指揮官對災難現場嚴重度判斷或是災害的特殊性,依需要擴充參與人力,執行病人疏散、病人緊急重置、病人緊急接收與醫院孤立運作作業等應變。本院發生緊急災害時,因建築物受創而無法運作下,但仍有需於災害期間持續進行醫療處置之需求時,另有開設臨時醫療站或轉移至具有手術室及血液透析病床及診間設施之聖賢大樓營運之規劃。
-
HICS 各級架構及對應
-
與友院互換衛材
與32 間急救責任醫院、1 間區域醫院及關係企業新光保全訂有「機構間醫療資源及其他資源相互支援協定書」或類似協定,區域包含基隆、雙北、宜蘭、新竹及金門等,可供區域型災害應變,相互支援藥品、醫療器材及其他資源。另與225 間醫療機構及護理之家等簽訂「醫療轉診(介)合作合約」,範圍包含提供急救、急診、轉診、門診、檢查、手術住院及定期出診等所需之人力、設備、諮詢等相關服務。
疫情初期,醫用口罩由政府徵購後配給各院,導致取得之規格不敷使用。本院利用支援協定進行需用衛材互換,滿足雙方需求。2022 年度亦與馬偕醫院進行區域聯防演練,測試機制。
除了醫院內的緊急應變,針對院外災害導致傷病患,訂有「災難現場之醫療處置計畫」供大量傷病患事件現場指引及與消防局和衛生局應變機制介接,包含:配合北市衛生局「大量傷病患處理應變機制」標準作業程序、大量傷病患事件現場救護站醫療官調派計畫、災難醫療救護隊(DMAT)計畫。並有「支援雙軌制到院前救護及院外大量傷病患事件暨相關物資管理辦法」供人員物資調度。
緊急應變的部分,長期持續與地方政府或相關團體共同辦理相關處理之訓練,並與國際交流。2017 年12 月迄今,每季舉辦新光雙北EMS/EM 聯合討論,邀集鄰近行政區域之醫療及消防人員進行交流及訓練。疫情期間亦透過視訊,擴大至全國皆可線上及實地參與。
-
2022-2023 辦理訓練內容(1)
-
2022-2023 辦理訓練內容(2)
關鍵字:CSR;新光醫院CSR;社會責任;永續發展;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Hospital Social Responsibility;風險控管;風險管理;緊急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