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整體性醫療品質管理及病人安全促進業務,主要業務包含:品質指標之監測及推動、品質改善活動推展、標準作業程序規範制定與管理、異常事件通報及管理、舉辦病人安全週、病人安全研討會等宣導活動,及辦理相關品質改善專案等,上述各項醫品及病安業務之規劃、推展及改善,由醫療品質暨病人安全委員會負責整體監督,定期呈報檢討。

分類如下:

圖片說明
  1. 品質指標監測
    負責訂定及監測醫療品管相關指標,包括TCPI、THIS、醫院評鑑持續性間策指標及部門別管理指標(DQI)…等,持續追蹤各項指標改善事項,據以進行PDCA品質改善方案。2008年起,每年舉辦全院品質年會,由各科部分別報告整體經營成效,回顧單位成果及檢討改善事項,有效建立醫療指標追蹤機制,並藉由互相觀摩達到標竿學習之目的。
  2. 推動異常改善方案
    本院異常事件通報由紙本作業推展至今,已建立全面資訊化通報方式,制定以不懲罰為原則之通報流程,營造正向通報文化。當異常事件嚴重度分數低於2分或有管理需求時,召開病人安全推動小組會議進行根本原因分析(RCA),擬定改善方案,進行流程再造,並針對各項RCA編寫教案於全院宣導,加強同仁病安意識。亦定期通報台灣病人安全通報系統(TPR),與其他機構進行經驗分享及資訊交流。
  3. 辦理品質改善活動
    自2000年推行第一屆品管圈活動以來,陸續安排相關教育訓練課程,推展各類品管手法,時至今日,諸多品管手法已內化至各單位,妥善運用於檢討改善中。2001年起,每年舉辦品質改善成果發表會,2006年正式制定獎勵辦法,鼓勵各單位積極投入品質改善活動;此外,定期甄選代表參加醫策會醫療品質獎競賽,2009、2010年各獲一潛力獎,2011年獲一銅一潛力獎,2012年獲一金一潛力獎;2015年獲醫策會頒發「持續品質改善獎」,表揚本院15年來持續參與品質改善競賽之努力。 
  4. 推動醫病共享決策
    本院自2017年設立醫病共享決策(SDM)推動小組,由醫品中心主任擔任組長,副執行秘書由醫品行政組主管擔任,協助推動相關業務,醫病共享決策是以病人為中心的臨床醫療過程,目的是讓醫療人員和病人在進行醫療決策前,能夠共同享有現有的實證醫療結果,結合病人自身的偏好跟價值,提供病人所有可考量的選擇,達成醫療決策共識並支持病人做出符合其偏好的醫療決策。
  5. 推動病人安全
    本院為推動病人安全相關業務,2007年於院長主持的醫療品質暨病人安全委員會下設「病人安全推動小組」,組長由醫品中心主任擔任,醫品行政組主管擔任執行秘書以協助整合各科部之意見及資源,推動各項病人安全工作。
  6. 醫品病安業務資訊化 
    隨著資訊化時代的來臨,2006-2007年推動異常事件管理系統及指標管理資訊系統之建置,2009-2010年各類滿意度調查系統陸續上線,大量縮減人工作業時間;2011年建置異常事件統計系統,增加統計分析及圖表繪製功能;2012年新增會診系統原因回覆功能,2015年進行異常事件系統改版,以提升通報作業效率,2017年配合全院資訊轉置,指標管理系統及異常事件通報系統再進化,串連各相關系統,讓通報內容需填寫的部分降至最低,主動串連或計算相關資料。
  7. 規劃品質及病安教育訓練
    每年舉辦全院性醫療品質、品管及病安教育訓練課程,並配合醫策會及主管機關政策,針對病人安全年度目標,辦理病人安全研討會及病人安全週宣導活動,另編輯發刊「新安通訊」,內含病安新訊及案例分享資訊,以增進同仁病安相關知識。

未來展望

秉持以病人為中心的宗旨及理念,未來將持續配合整體醫療環境變化,以前瞻性的思惟規劃及推動全院性品質管理計畫,其主要重心為:

  1. 推動業務資訊化,建立醫品及病安資訊網,開發輔助系統及加強現有系統功能性。
  2. 制定政策與程序(P&P)格式,推動標準作業流程(SOP)增修訂,強化異常事件管理及指標監測管理等內控機制。
  3. 舉辦TRM、HFMEA、QCC及RCA等相關醫品病安教育訓練課程,培訓種子教師,擴展跨單位團隊合作機制。
  4. 提升醫院安全文化認知,成立民眾代表參與病人安全顧問小組,強化異常事件無責通報觀念,推展病人安全文化調查、病人滿意度調查及新安通訊等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