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管師:2833-2211分機2869

食道癌

食道腫瘤,90%為惡性,常見惡性腫瘤包括鱗狀細胞癌及腺癌。而良性腫瘤最常見為平滑肌瘤。良性腫瘤之處理主要以局部切除即可,但惡性腫瘤之治療,則視病人之狀況及分期,給予放射治療,化學治療,手術或合併多種治療方式。

(一) 鱗狀細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在台灣,鱗狀細胞癌佔食道癌之90%以上,發生率約每100000人有7~8人,於108年國人男性十大癌症死因排第5位,發病年齡約40-60歲,與口腔癌族群有很大重疊性。最常發生的部位為中段1/3食道,其次為下段1/3食道。

(二)腺癌(adenocarcinoma)

在台灣地區,腺癌佔食道癌不到10%。但在西方國家有逐年增加之趨勢,以美國白人而言,腺癌與鱗狀細胞癌各佔一半。主要發生在下1/3食道,與胃酸逆流及Barretts esophagus有關。

致病危險因子

鱗狀細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與食物及營養不良有關,在台灣,香菸,酒,檳榔( A: alcohol, B: betel nut, C: cigarette) 為增加食道癌罹患之高危險因子,每項因子約增加3倍之風險,三者均有增加40倍之危險。此外過熱食物、硝化物、醃製食品易被認為是可能的危險因子。而腺癌的危險因子則包括肥胖及胃食道逆流。

臨床症狀及症候

1. 初期病患大部分無症狀。偶而有出現吞嚥疼痛之情形。 

2. 隨著腫瘤長大,阻塞了通道面積達2/3以上時,開始出現固體食物吞嚥困難之情形,且逐漸嚴重,之後連半流質及流質也不易下嚥。 

3. 頸部淋巴結腫大。 

4. 體重減輕,可達 10~15%。 

5. 腫瘤長大,壓迫到鄰近器官,可造成不同症狀。聲帶麻痺(返喉神經);背痛(直接侵犯骨頭);打膈或橫膈麻痺(侵犯膈神經);咳血,呼吸困難(侵犯氣管)。 

6. 食道癌會有出血之情形,會造成貧血,但極少以吐血表現,若有吐血,需考慮腫瘤侵犯主動脈,造成廔管。 

7. 遠處轉移之症狀,如腦部及骨頭轉移的症狀。

診斷方式

包括病理診斷及影像診斷,病理診斷在於取得檢體並確立食道癌診斷,影像診斷在於判定期別,擬定治療計畫。 病理診斷以上消化道內視鏡為主要檢查工具,在內視鏡下,可取得需要之組織,作確定診斷。

必要時,可以使用Lugol’s solution染色,或窄頻光源內視鏡(NBI),可協助診斷早期病變。 在影像診斷包括下列選項: 

1. 上消化道攝影:可提供瞭解食道癌局部侵犯的程度。對早期食道癌的敏感度較低。

2. 內視鏡超音波(EUS):可精確評估腫瘤與周圍組織的關係與局部淋巴腺是否有病變,對於評估腫瘤侵犯深度相當重要。

3. 支氣管鏡:食道無漿膜層(serosa),腫瘤易侵犯鄰近器官。食道中上段緊鄰氣管,術前需做支氣管鏡檢查以排除呼吸到侵犯之可能性。 

4. 胸部電腦斷層(CT)可得知腫瘤厚度,長度及周圍組織侵犯的情形,局部淋巴腺情況,是否有肺部及肋膜之轉移。

5. 核子醫學:食道癌診斷時約有1/3 的病患已遠處轉移,常見轉移依序為肺,肝臟,肋膜,骨頭,腎上腺及腦部。PET CT scan可有效偵測遠處轉移,對擬定治療計畫有幫助。

本院治療方式的選擇

食道癌治療方式包括手術切除,放射治療,化學治療以及近年開始的免疫治療。目前癌症治療為多學科合作,以上提到的方式常會合併使用,譬如先接受同步化放療之後再接受手術。治療方式的選擇,需等完整評估後再決定。

評估分兩部分;一項是腫瘤的期別,另一項是病患的身體狀況是否適合手術。 腫瘤的期別及腫瘤範圍是否可切除,在完成「診斷」部分所提到的檢查,即會在多專科會議決定期別。

至於身體狀況評估大致包含以下幾項: 

(1)營養狀況:體重減輕之情形 

(2)心肺功能:包括肺活量,咳嗽能力,動脈氣體分析,運動肺功能

(3)共病狀態:如肝硬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免疫功能。在資訊蒐集完整後,即會在多專科會議決定較佳治療方式。

 對於原位癌及部分第一期的病人,在詳細評估後,可以接受食道內視鏡黏膜下層切除術,破壞少且保留食道,長期追蹤效果良好。 關於手術治療,原則上直接手術適用在第一期及部分第二期病人。對於第三期的病人,目前建議給予同步化學放射治療後,再手術切除,以增加手術完整切除率,改善治療效果。手術治療包括食道切除及淋巴廓清術,及食道重建。在食道切除部分,本院目前大部分以胸腔鏡手術切除食道及清除淋巴腺。

食道重建部份,可選擇的替代器官,以胃管為主,將胃管拉至胸腔或頸部與剩餘食道吻合,此手術大部分以腹腔鏡進行。少數不適合以胃管重建者,則選擇以大腸重建,可使用右側或左側大腸,有三處吻合處需縫合,手術時間長,大部分以傳統開腹手術進行。手術後7-10天,可安排食道攝影,確定吻合處正常即可進食,先從流質食物開始。 

對於不適合手術之病人,不論是癌症期別嚴重或是身體狀況不合適,可以同步化學放射治療為主,但放射治療劑量需增加。 化學治療原則上使用於第四期之病人,在藥物種類的選擇,食道癌並無新藥物可選。另外在近年熱門的免疫治療,亦有少數食道癌病人使用後成功的個案。 除了癌症的治療外,在治療期間營養狀況之維持也相當重要。無法進食之病患可考慮胃造廔或腸造廔灌食或是暫時的全靜脈營養。

追蹤

病人手術後,初期進食以流質半流質食物為主,在逐漸適應後,約1-2個月後可恢復正常飲食。由於消化道解剖位置的改變,術後病人容易有胃食道逆流的症狀,建議少量多餐,飯後不要躺下,不要吃宵夜,枕頭墊高等都可以改善症狀;另外也有藥物可減緩逆流症狀。

食道癌手術是重大手術,對於體能是很大消耗,病人約需6個月才能恢復至術前狀態。營養及復健運動是相當重要的事。 

至於癌症的追蹤,除了病人的症狀可供參考外,3-6個月的定期電腦斷層及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是必要的。此外,每年的定期口腔癌篩檢也是建議的檢查。

本院治療成果

【2013年至2017年 新光醫院-食道癌AJCC存活率統計】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癌症醫療品質管理考核資訊系統

AJCC 期別



觀察年數



民國99年-106年

1-5年觀察存活率

全國年齡調整 5年存活率% 95 % CI 

醫學中心年齡 調整5年存活率%

 95 % CI

觀察存活率% 

95 % CI

年齡調整5年存活率% 

95 % CI

第1期

5年

60.19 

( 32.60 , 87.77 )

60.19 

( 32.60 , 87.77 )

49.13 

( 41.06 , 57.21 )

53.00 

( 44.62 , 61.37 )

第2期

5年

36.78

 ( 15.15 , 58.41 )

36.78 

( 15.15 , 58.41 )

30.49 

( 25.14 , 35.85 )

33.92 

( 26.74 , 41.10 )

第3期

5年

20.11 

( 8.49 , 31.72 )

20.11 

( 8.49 , 31.72 )

18.27 

( 15.85 , 20.69 )

18.30

( 15.19 , 21.41 )

第4期

5年

-

-

2.57 

( 1.08 , 4.06 )

2.71 

( 0.65 , 4.77 )

不分期別 

(含不詳)

5年

24.58 

( 16.34 , 32.81 )

24.58 

( 16.34 , 32.81 )

19.63 

( 17.83 , 21.44 )

20.99 

( 18.61 , 23.37 )